- Blind mode tutorial
lichess.org
Donate

国际象棋局面分析——时间与空间纠缠的游戏(一)

ChessAnalysisStrategyChess engine
我不知道是否有人已经破解了国际象棋的秘密,我不知道这些理论和算法是否早就被一些超级GM熟知和掌握,我也不知道那些比我更聪明的家伙是怎么想的,但是我只确定一点,我愚蠢到会把这些毫无保留的说出来。

https://lichess.org/study/6LblemWs/S1LONWLc#47

一切要从这个局面开始说起,24.dxe5,将黑方的黑格象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黑方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dxe5保留自己的黑格象,由e8车和f6象共同支撑住e线防御。让自己的王翼拥有一条可靠的防御阵线。
另一种是Bxe5,白方的黑格象同样处在退无可退的境地,而且此时它正充当一个王前兵的职责,勉力支撑着f4/h4两格。
两种选择同样难以避免的,是为白方提前进入d线的车打开通路。封闭在后翼的黑方子力难以协防空旷的王翼。
只要白方的f线叠兵先头开始突进挑战g5兵,那么4线河道失守,白方平车就可以解放后进入攻王位置的白格斜线。
24....dxe5 黑方选择保存子力,积极防守,这本没什么问题。但当时作为白方,我看到的是,黑方f6象的职责,之后可以让王来承担。
Bxe5威胁换象,虽然白方可以以fxg3应对Bxg3,短暂补齐王前兵型。但是e线对车之后,无论是fxe4还是Qxe4,棋局都无可避免进入均势(双方两翼兵链都是一短一长,甚至fxe4会让白方兵链破碎,略显劣势)。
22回合果断选择提车,谋求在e5这个我方强势格进行兵力对换,对手的反应让我如愿以偿拿到优势的话。那么对手24回合的选择似乎将直接决定棋局未来的走向。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24回合黑方两条路线之间的差别,其实就在于黑方的黑格象是否充当死士,敲开白方王翼的城墙。
而g3黑格象,完全是在以3点子力的身价去抵充兵的职责。f4/h4两格,似乎就是g3兵的价值,或者说g3兵存在,f4/h4就是双方都在争夺的领土。g3兵不在,两格领土便归属黑方。所以说兵斜前方的两格,几乎占到了兵子力价值的一半?那么如果对方Bxe5,用一个并没有真正支撑着e5和g5的象,去换掉我一个像兵一样支撑着两格的象,那么我损失的,不就是半个兵的子力价值吗?
“现代国际象棋引擎认为局面优势达到0.8以上就足以赢棋”,0.8是什么,热衷于引擎复盘的棋手应该都知道,白棋先手的优势,在引擎条上一般显示为0.3。半个兵的价值,那就是0.5,如果我从开局到中局作为白棋的应对不差,保留了先手优势(22回合创造的积极优势显然大于先手),那么此时24回合,如果对方选择保守的dxe5,就意味着他送掉了赢回半个兵的机会。那么在胜负天平之上,这半个兵将会称为未来压垮对手的第一个砝码。
Now, you opened your eyes.
这差不多正好是学棋满一年的时候,棋下了也了未必满千盘,但用于复盘的时间早就超过了千小时。搁在几个月前,看着lichess分析面板上那堆数字和箭头,“TMD我要是看得懂我是那个!”
现在,我就是那个!
聪明人和蠢人的区别在哪儿,看他们问问题的方式,有些问题从问出来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他什么都没思考。而另一些人问问题,他们不是谋求解答,而是希望得到印证或纠正。那些轻易开口问别人“怎么复盘”的人,表达的往往便是“我不会,所以我不复盘”。而那些自言自语咒骂着,“这TMD的怎么看懂”的人,和咒骂着荆棘刺痛的人一样,已经在前进了。
当你看破棋局,看破对手棋力,看破胜负的时候,你的对手就只剩你自己了,一切的线索都在棋局之上。
在复盘这一局的时候,我清楚记得当时鳕鱼老师给一选Bxe5的局面分析是+0.9,二选dxe5,+1.4。
两条路线的差异极其符合我在对局中做出的“半个兵价值”的判断。
(但是现在,重新在lichess上分析这一的局面,20深度stockfish无论是16版还是17.1版鳕鱼老师,都会大概率将两选的局面分析结果都限制在1.0-1.3之间,这极大程度的淡化了两条线路的局面差异。当然这也可能是我电脑更换配置,页面stockfish设置和之前有差别的原因。但lichess上的分析页面鳕鱼性能确实有些捉急,建议自己养一个独立运行的鳕鱼老师。呃,此外,如果有在lichess上观看过职业比赛的棋友可能也会注意到,一些局面lichess的分析很难拉到一个可以稳定分析数据的深度。)
那么这就很值得研究了,我估计很多棋手都清楚,±3,±5之类的局面分析意味着什么。(轻子重子的得失),而对于“1”以下的局面分析结果的理解,可能也就限于“先手”/“积极”/“主动”之类的概念。
有了上述局面给大家带来初步的理解,我们开始引入国际象棋局面分析的算法基础。

(啧......破图怎么这么大)
已知一个兵的子力价值为“1”,之前,我们直觉上认定,兵斜前方的两格格子,占到了兵子力价值的一半,那么每个格子的价值就是0.25,这个兵就像水分子一样,氧原子部分占大头,两个氢原子分列两边。
此时这个算法还是纯静态的,直至引入时间/回合价值。兵除了吃子之后获得的斜前方运动能力之外,也天然就有前进占领格子的能力,除非被其他抢先占领前格。
也就是说实际上前方三格,像电子轨道的概率云一样,都是兵可以占领的格子。这很有趣,也就是说实际上根据棋局走向的不同,这三个格子在概率坍缩之前,实际上没法确定会是哪个格子在之后被这个兵来占领。
一个回合视作0.3的能量(不得不佩服“一个兵约等于三步棋”真的是很准确的判断),来支付兵棋运动的代价,前方每个格子都应该在+0.3的赋能之后,于之前兵占领的格子价值相当,所以从这三个格子里各自抽取0.05/0.05/0.1之后,兵前三格的价值皆为0.25-0.05/0.05*2+0.1/0.25-0.05,兵占领格的价值0.5-0.3(回合价值是从这里抽取的),则一个兵占领和控制的格子,其价值均等皆为0.2。至于兵本身的存在,1-0.2*4,其实也就相当于一个格子的价值。
它的存在为什么也有价值,因为只有它存在,它身后的格子才不会被站到它斜前方的马/象直接入侵,即便它身后没有兵林的拱卫(同时,这也意味着,如果它身后的三个格子再没有己方更有价值的子力/王,那么这些格子的价值就几乎为0,至于这句话的意义,我们会在之后某个局面详细讲解)。
至此,我们将量子化的基础子力——兵,细化成了量子数为0.2的,每个国际象棋棋盘格子的价值。至于读者的任何质疑,无妨,我们会在后续结合局面的分析计算讲解中予以反驳。我会用充足的实证,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精算局面,细致对比不同选择路线的局面得失。这个过程我们会验证一些传统的大众化的国际象棋经验理论的闪光价值,以及为什么有些理论容易将已入门但未精通的中高级棋手引向教条主义的陷阱。
(抱歉只有中文内容,关于国象理论/术语的对照写作和翻译,恕能力精力有限)